贵州威宁:“土味”苹果种出甜脆好生活
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上,有一个备受关注的扶贫战场,它的名字叫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作为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这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贵州威宁:“土味”苹果种出甜脆好生活

来源:新华社2020-06-29

新华社电(记者 向定杰)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上,有一个备受关注的扶贫战场,它的名字叫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作为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这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威宁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一样东西三个叫法,一句玩笑话折射的既是产业单一的无奈,更是生活条件的艰难。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在一个天高云淡的夏日,记者来到离县城60多公里的迤那镇中海村,还没下高速,远远就能瞧见一大片绿油油的果林,上面还覆盖着白色的防雹网。

走近时看到,成行成列的苹果树枝头上已有鸡蛋般大小的果子,青涩中透着红润。下到地里,树根部位水管正在滴灌,行与行之间还长着青草。

村民彭文才给果树疏果。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果园里,还有一群正在劳作的农民。他们的脸颊上,带着像苹果一样的“高原红”。“一早就来干活了,今天要把自己负责的这片地全部翻松,还要疏果,这样苹果才长得好。”回族大姐马本娥停下了手中的锄头,热情回应道。

她告诉记者,自己来基地务工4年了,一天工资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和分红的钱,年收入有4万元左右。

“今天算少的,只有18个人,多的时候有100多个。”64岁的村民彭文才说,威宁种苹果的历史也有100多年了,只不过以前零散,现在引进企业来打造,更成规模了。

当过村干部的彭文才,从2015年就在基地当起了管理人员,每月保底工资3000元。“我还入股了31亩地,一年有2.5万元的流转费。”彭文才说,过去当地石漠化严重,风沙很大,土地是七分种、三分收,人们全靠苞谷洋芋度春秋。

在场的威宁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建文也算了一笔账:苹果每亩年产值在15000元以上,大约是种玉米的10倍,是种烤烟的3.3倍。

迤那镇中海村的苹果基地。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威宁纬度低,平均海拔2200米,日照强,种出来的苹果味道甜脆。”侯建文表示,5年前他们从陕西过来,就是看中了这里独特的种植条件。从2015年开始流转土地,2016年开始栽树,目前基地已逐步进入丰产期。

“放到市场上可不愁卖!”侯建文说,威宁苹果深受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市民喜爱。

“已经初见成效。”4年前调到迤那镇任党委书记的陈超笑着说,这几年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种树。现在全镇种了2万亩苹果,仅在中海村就有6000亩,覆盖农户4056户17232人,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56户2952人,一年发放工资金额就达6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基地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

记者了解到,威宁苹果目前已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绿色食品等多项认证。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0万亩,挂果30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5万吨,产值在15亿元以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贵州威宁:“土味”苹果种出甜脆好生活

2020-06-29 14:30:00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电(记者 向定杰)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上,有一个备受关注的扶贫战场,它的名字叫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作为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这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威宁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一样东西三个叫法,一句玩笑话折射的既是产业单一的无奈,更是生活条件的艰难。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在一个天高云淡的夏日,记者来到离县城60多公里的迤那镇中海村,还没下高速,远远就能瞧见一大片绿油油的果林,上面还覆盖着白色的防雹网。

走近时看到,成行成列的苹果树枝头上已有鸡蛋般大小的果子,青涩中透着红润。下到地里,树根部位水管正在滴灌,行与行之间还长着青草。

村民彭文才给果树疏果。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果园里,还有一群正在劳作的农民。他们的脸颊上,带着像苹果一样的“高原红”。“一早就来干活了,今天要把自己负责的这片地全部翻松,还要疏果,这样苹果才长得好。”回族大姐马本娥停下了手中的锄头,热情回应道。

她告诉记者,自己来基地务工4年了,一天工资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和分红的钱,年收入有4万元左右。

“今天算少的,只有18个人,多的时候有100多个。”64岁的村民彭文才说,威宁种苹果的历史也有100多年了,只不过以前零散,现在引进企业来打造,更成规模了。

当过村干部的彭文才,从2015年就在基地当起了管理人员,每月保底工资3000元。“我还入股了31亩地,一年有2.5万元的流转费。”彭文才说,过去当地石漠化严重,风沙很大,土地是七分种、三分收,人们全靠苞谷洋芋度春秋。

在场的威宁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建文也算了一笔账:苹果每亩年产值在15000元以上,大约是种玉米的10倍,是种烤烟的3.3倍。

迤那镇中海村的苹果基地。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威宁纬度低,平均海拔2200米,日照强,种出来的苹果味道甜脆。”侯建文表示,5年前他们从陕西过来,就是看中了这里独特的种植条件。从2015年开始流转土地,2016年开始栽树,目前基地已逐步进入丰产期。

“放到市场上可不愁卖!”侯建文说,威宁苹果深受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市民喜爱。

“已经初见成效。”4年前调到迤那镇任党委书记的陈超笑着说,这几年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种树。现在全镇种了2万亩苹果,仅在中海村就有6000亩,覆盖农户4056户17232人,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56户2952人,一年发放工资金额就达6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基地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

记者了解到,威宁苹果目前已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绿色食品等多项认证。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0万亩,挂果30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5万吨,产值在15亿元以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