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的坚守:这份技艺我想传下去
梁平区合兴镇大梨村,拥有历史悠久的纯手工土陶技艺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

五代人的坚守:这份技艺我想传下去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1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8日6时讯(通讯员 吴密)梁平区合兴镇大梨村,在这片黄色土地上,拥有历史悠久的纯手工土陶技艺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为大梨村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一代代大梨村子孙创造了生活财富。“要不是政府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我的这项技术恐怕要失传了。”昨(17)日,当笔者回望合兴镇大梨村时,依然对几天前与土陶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傅代云的这段对话记忆犹新。

傅代云正在摆放制作好的土陶初胚。通讯员 熊伟 摄

五代人的坚守

大梨村特有的土质“观音土”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具有较强的聚合性,是制作土陶的天然上乘材料。大梨村7组村民傅代云祖上便是以制作土陶为生,至今已是第五代。

来到傅代云的陶作坊里,一间狭小的土坯房,挂着两个不太明亮的灯泡,墙沿边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已经制作好的土胚,满手是泥的傅代云正忙着准备当天制作土陶的泥土用料。 

“我们那个年代书读得比较少,加上家里兄弟多,负担重,我从14岁便辍学跟着爷爷、父亲开始学习土陶烧制了,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傅代云说,我天天跟黄泥巴打交道从来没有觉得厌烦过,开始学习土陶制作的时候,完全是为了生计,但随着时间一长,发现这门技艺很有乐趣,看着自己亲手用泥巴制作出一件件精美器具作品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就这样,一晃40年过去了,傅代云从为了生计到爱上这门技艺,一直沉浸在他热爱的土陶事业中。

傅代云正在制作土陶初胚。通讯员 熊伟 摄

低迷时的守望

“土陶制作在六七十年代还是比较畅销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衰败了。”在傅代云的记忆里,从他开始学习制作土陶时,大梨村有近十条窑洞,销路也比较不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产品、不锈钢制品等产品的兴起,让当地传统土陶失去市场,二十几年下来,其余的的窑洞都相继关掉了,现在只剩下了两家。

傅代云将烧制好的土陶从窑内取出。通讯员 熊伟 摄

“土陶制作这门技艺看似简单,便学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一般人都要学习三个月才能基本掌握其中要领。”傅代云说,由于制作土陶全靠手上功夫,且制作环节又多,就算要做好一个普通的坛子,也需要不断的去摸索,才能把握好尺度,做得匀称。

傅代云随手拿起一块揉捏好的泥巴,娴熟地做起了示范。只见他迅速的拿起木棍将一旁的陶轮车转动起来,傅代云双手捏住泥团也随着陶轮车一起摆弄,一块泥巴,在傅代云的手中,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像变戏法一般,变成了一件漂亮的坛子。

“由于土陶的材料全是用观音土做成,而观音土里富含有较多矿物质,比较生态环保,近几年来不断得到大家的认。”傅代云说,这几年市场的需求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主要生产一些制作泡菜用的坛子、酒器、花钵等产品,每年产量大约在3万多件,纯收入约4万元。

2013年,梁平土陶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名录,土陶这门传统的技艺又开始焕发出青春,傅代云在四十余年的坚守中也看到希望。

把技艺延续下去

土陶制品,曾经是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如今,随着的时代变迁,科技的不继进步,色彩鲜艳的陶瓷等生活艺术用品更加适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梁平土陶这一传统技艺,因其工艺复杂,产品价格低廉等因素而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如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傅代云说,由于土陶制作工艺复杂,又脏又乏味,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做这份工作。

傅代云为合兴镇龙滩完小的孩子教授土陶制作。通讯员 熊伟 摄

“要不是政府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我的这项技术恐怕要失传了。”傅代云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好我区的非遗文化,梁平区对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给予了补助奖励措施,激励他们传承好非遗文化,并在学校开设课堂,将土陶技艺、梁山灯戏、癞子锣鼓等非遗文化纳入课外教学,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学习非遗文化。

在合兴镇龙滩完小的教室里,一群孩子正聚集会神的学习制作土陶,傅代云一边给孩子们作着示范一边给他们讲解制作的土陶的要领。

“孩子们学习制作土陶的热情很高,进步也很快”傅代云说,每次看孩子们学习土陶制作时的高兴劲,我都很是欣慰,感觉后继有人了,我将尽心尽力地去教会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土陶,爱上这门技艺。泥土对我来说是很亲切的东西,看到土陶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绝不会让老祖宗留下的这门技艺在我这里失传,”傅代云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五代人的坚守:这份技艺我想传下去

2019-12-18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8日6时讯(通讯员 吴密)梁平区合兴镇大梨村,在这片黄色土地上,拥有历史悠久的纯手工土陶技艺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为大梨村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一代代大梨村子孙创造了生活财富。“要不是政府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我的这项技术恐怕要失传了。”昨(17)日,当笔者回望合兴镇大梨村时,依然对几天前与土陶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傅代云的这段对话记忆犹新。

傅代云正在摆放制作好的土陶初胚。通讯员 熊伟 摄

五代人的坚守

大梨村特有的土质“观音土”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具有较强的聚合性,是制作土陶的天然上乘材料。大梨村7组村民傅代云祖上便是以制作土陶为生,至今已是第五代。

来到傅代云的陶作坊里,一间狭小的土坯房,挂着两个不太明亮的灯泡,墙沿边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已经制作好的土胚,满手是泥的傅代云正忙着准备当天制作土陶的泥土用料。 

“我们那个年代书读得比较少,加上家里兄弟多,负担重,我从14岁便辍学跟着爷爷、父亲开始学习土陶烧制了,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傅代云说,我天天跟黄泥巴打交道从来没有觉得厌烦过,开始学习土陶制作的时候,完全是为了生计,但随着时间一长,发现这门技艺很有乐趣,看着自己亲手用泥巴制作出一件件精美器具作品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就这样,一晃40年过去了,傅代云从为了生计到爱上这门技艺,一直沉浸在他热爱的土陶事业中。

傅代云正在制作土陶初胚。通讯员 熊伟 摄

低迷时的守望

“土陶制作在六七十年代还是比较畅销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衰败了。”在傅代云的记忆里,从他开始学习制作土陶时,大梨村有近十条窑洞,销路也比较不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产品、不锈钢制品等产品的兴起,让当地传统土陶失去市场,二十几年下来,其余的的窑洞都相继关掉了,现在只剩下了两家。

傅代云将烧制好的土陶从窑内取出。通讯员 熊伟 摄

“土陶制作这门技艺看似简单,便学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一般人都要学习三个月才能基本掌握其中要领。”傅代云说,由于制作土陶全靠手上功夫,且制作环节又多,就算要做好一个普通的坛子,也需要不断的去摸索,才能把握好尺度,做得匀称。

傅代云随手拿起一块揉捏好的泥巴,娴熟地做起了示范。只见他迅速的拿起木棍将一旁的陶轮车转动起来,傅代云双手捏住泥团也随着陶轮车一起摆弄,一块泥巴,在傅代云的手中,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像变戏法一般,变成了一件漂亮的坛子。

“由于土陶的材料全是用观音土做成,而观音土里富含有较多矿物质,比较生态环保,近几年来不断得到大家的认。”傅代云说,这几年市场的需求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主要生产一些制作泡菜用的坛子、酒器、花钵等产品,每年产量大约在3万多件,纯收入约4万元。

2013年,梁平土陶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名录,土陶这门传统的技艺又开始焕发出青春,傅代云在四十余年的坚守中也看到希望。

把技艺延续下去

土陶制品,曾经是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如今,随着的时代变迁,科技的不继进步,色彩鲜艳的陶瓷等生活艺术用品更加适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梁平土陶这一传统技艺,因其工艺复杂,产品价格低廉等因素而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如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傅代云说,由于土陶制作工艺复杂,又脏又乏味,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做这份工作。

傅代云为合兴镇龙滩完小的孩子教授土陶制作。通讯员 熊伟 摄

“要不是政府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我的这项技术恐怕要失传了。”傅代云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好我区的非遗文化,梁平区对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给予了补助奖励措施,激励他们传承好非遗文化,并在学校开设课堂,将土陶技艺、梁山灯戏、癞子锣鼓等非遗文化纳入课外教学,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学习非遗文化。

在合兴镇龙滩完小的教室里,一群孩子正聚集会神的学习制作土陶,傅代云一边给孩子们作着示范一边给他们讲解制作的土陶的要领。

“孩子们学习制作土陶的热情很高,进步也很快”傅代云说,每次看孩子们学习土陶制作时的高兴劲,我都很是欣慰,感觉后继有人了,我将尽心尽力地去教会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土陶,爱上这门技艺。泥土对我来说是很亲切的东西,看到土陶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绝不会让老祖宗留下的这门技艺在我这里失传,”傅代云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潘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