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大运河经生态修复成“网红打卡地”
初冬时节,河北省沧州市大运河畔水波荡漾、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河北沧州大运河经生态修复成“网红打卡地”

来源:新华社2019-11-27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高博 摄

新华社电(记者 高博)初冬时节,河北省沧州市大运河畔水波荡漾、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自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开园以来,有许多老人在岸边遛弯儿,不少新人在草坪上拍婚纱照,孩子在草坪上嬉戏。”从小生活在运河畔的姜永康,从未想过自家门前的这条运河,也能成为市民热捧的“网红打卡地”。

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53公里,使沧州市成为京杭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古老的大运河孕育了深厚的运河文化,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在运河两岸不断发展、传承。

为了更好还运河于人民,近年来,沧州市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城市重要标志。

市民在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拍照游玩。新华社记者 高博 摄

沧州市系统实施了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生态修复全覆盖等工程,并投资2000万元精心打造了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生态修复展示区段的大运河形成一处独特的“Ω”形大弯,但由于长期缺水少水,一年多以前,河道里还是杂草丛生,苗圃、鸡窝等私搭乱建非常扎眼。现在,“Ω”形状的运河河水蜿蜒曲折,河畔花草树木相得益彰,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漫步、或健身,轻松惬意。

“展示区在保留原有树木和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利用运河清淤工程堆积的土方,因势就势打造场地微地形。”沧州市大运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韩松洁介绍,展示区面积约1200亩,其中整体草皮铺设面积约825亩,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休闲,还可用于展览展示及举办大型活动,具有多种城市功能。

年近七旬的孙国栋从小长在运河边,他说:“大运河是沧州的母亲河,现在大运河畔草绿、水净,又有了当年的生机与活力,瞅着它,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高博 摄

水波动,文化兴。沧州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积极推进吴桥杂技旅游名镇、泊头手工业名镇等7个特色文化名镇建设项目,东光、南皮、沧县、青县等地大运河沿岸文化景点初步连点成线,让人们感受到运河生态和文化之美。

大运河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更延续着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不仅是沧州市,目前,河北省大运河沿线各地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为载体,把散落的文化遗产珍宝重拾、擦亮、串联,不断发掘和梳理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按照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要求和大运河活态遗产的特点,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不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河北沧州大运河经生态修复成“网红打卡地”

2019-11-27 12: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高博 摄

新华社电(记者 高博)初冬时节,河北省沧州市大运河畔水波荡漾、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自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开园以来,有许多老人在岸边遛弯儿,不少新人在草坪上拍婚纱照,孩子在草坪上嬉戏。”从小生活在运河畔的姜永康,从未想过自家门前的这条运河,也能成为市民热捧的“网红打卡地”。

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53公里,使沧州市成为京杭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古老的大运河孕育了深厚的运河文化,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在运河两岸不断发展、传承。

为了更好还运河于人民,近年来,沧州市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城市重要标志。

市民在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拍照游玩。新华社记者 高博 摄

沧州市系统实施了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生态修复全覆盖等工程,并投资2000万元精心打造了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生态修复展示区段的大运河形成一处独特的“Ω”形大弯,但由于长期缺水少水,一年多以前,河道里还是杂草丛生,苗圃、鸡窝等私搭乱建非常扎眼。现在,“Ω”形状的运河河水蜿蜒曲折,河畔花草树木相得益彰,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漫步、或健身,轻松惬意。

“展示区在保留原有树木和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利用运河清淤工程堆积的土方,因势就势打造场地微地形。”沧州市大运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韩松洁介绍,展示区面积约1200亩,其中整体草皮铺设面积约825亩,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休闲,还可用于展览展示及举办大型活动,具有多种城市功能。

年近七旬的孙国栋从小长在运河边,他说:“大运河是沧州的母亲河,现在大运河畔草绿、水净,又有了当年的生机与活力,瞅着它,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高博 摄

水波动,文化兴。沧州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积极推进吴桥杂技旅游名镇、泊头手工业名镇等7个特色文化名镇建设项目,东光、南皮、沧县、青县等地大运河沿岸文化景点初步连点成线,让人们感受到运河生态和文化之美。

大运河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更延续着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不仅是沧州市,目前,河北省大运河沿线各地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为载体,把散落的文化遗产珍宝重拾、擦亮、串联,不断发掘和梳理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按照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要求和大运河活态遗产的特点,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不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