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攻略、做任务……一些年轻人为何热衷“打卡式旅游”

查攻略、做任务……一些年轻人为何热衷“打卡式旅游”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10-17

“打卡式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所谓“打卡式旅游”,就是以到达旅游景点为目的,在不同景点之间快速穿梭,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并拍下图片、视频发到网上,随时记录旅游过程。有人觉得,“打卡式旅游”流于形式,旅游体验感不足,也有人觉得旅游只要开心就好,“打卡”也能带来成就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不少人热衷“打卡式旅游”。57.1%的受访者觉得“打卡式旅游”只为获得别人关注,旅游体验单一,42.4%的受访者觉得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看更多的景点。

受访者中,00后占2.0%,90后占31.8%,80后占47.2%,70后占14.8%,60后占3.7%。男性占46.7%,女性占53.3%。

81.1%受访者表示身边不少人热衷“打卡式旅游”

85后蔡阳(化名)是个旅行博主,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她和朋友一起去了云南旅行。“我旅行时喜欢慢节奏地游山玩水,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感受旅游地的文化和魅力。”蔡阳认为,“打卡式旅游”像是一种快餐文化,“我身边也有人喜欢‘打卡式旅游’,感觉他们的旅游更像是在赶任务,到了一个景点匆忙看看,拍个照就赶往下一个”。

调查中,81.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不少人热衷“打卡式旅游”,其中22.2%的受访者表示有很多,58.9%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多。

在大连上学的袁婧觉得,热衷“打卡式旅游”的人,把旅游当作一种炫耀,所以会很在意自己在朋友圈发的照片。“不过这样旅游,很有可能到头来根本不记得自己究竟去了哪里,回来翻看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可能都会觉得有些陌生了”。

调查显示,喜欢“打卡式旅游”的受访者占30.7%,60.7%的受访者喜欢深度旅游。交互分析发现,00后中喜欢“打卡式旅游”的人最多(42.5%),然后是90后(33.7%)。

57.1%的受访者觉得“打卡式旅游”只为获得别人关注,旅游体验不好,55.5%的受访者觉得这样的旅行浮于表面,没法深度感受景区魅力。

也有不少受访者对“打卡式旅游”表示认同,42.4%的受访者觉得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看更多的景点,39.4%的受访者觉得可以发掘和分享更多新奇的旅游景点。

“拍照‘打卡’也是一种记录的方式,只不过现在有很多社交平台,让人们有机会把旅行照片分享给大家。”在北京上学的95后安梦(化名)觉得,“打卡式旅游”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也会把别人分享的好吃、好玩的地方,列为自己的旅行目的地,去过以后再拍照分享出去”。

广州某高校学生许鹏觉得,“打卡式旅游”是一种比较新的旅游方式,有的时候一些景点之所以让人愿意去打卡,就是因为新奇有趣。

袁婧觉得,景区文化缺乏“灵魂”是“打卡式旅游”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有的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打造了很多景点,但是没什么意思。比如有的地方因为拍了某个影视剧,带火了一些景点,但这些景点和其他地方的其实没什么两样。还有一些在网络上火爆的景点,可能就是入口设计得好,其实里面没什么好玩的,不值得大家花时间浏览”。

“现在一些热门景点,在假期里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让人很难放慢脚步悠闲地旅游。”安梦说。

对于打卡式旅游出现的原因,62.1%的受访者归因于生活节奏快,休闲放松时间有限;60.3%的受访者归因于景点拥挤,没有办法深度游;42.1%的受访者归因于更多新奇的景点被发掘,值得打卡;37.0%的受访者归因于景区开发不足,不能吸引游客深度游。

73.0%受访者觉得旅行时应放慢脚步 感受旅游的乐趣

数据显示,64.0%的受访者认为旅行重要的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63.4%的受访者觉得是欣赏风光、感受自然美,61.4%的受访者觉得是休闲放松、舒缓压力。其他还有:融入当地、体验风土人情(51.4%),拍好看的照片、保存旅游记忆(36.8%),尝试新鲜事物、挑战自我(31.5%)以及分享旅游见闻、告诉别人所见所闻(21.8%)等。

“旅行在于释放压力,所以要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打卡游’也好,深度游也好,关键在于是不是在这个过程获得了快乐。” 许鹏觉得,旅游方式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

袁婧觉得,要想让大家有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应该有更多高质量的景点。

提升旅游体验,73.0%的受访者建议尽可能放慢脚步,感受旅游的乐趣;61.3%的受访者建议合理地规划景区建设,开发有特点的景点;61.2%的受访者建议出发前做攻略,规划好行程 ;43.2%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更愿意在景区中停留。

相比于旅行时的速度,蔡阳更加在意旅行的质量。“我觉得旅行的过程是最有意思的,虽然我也会在每次旅行结束后,整理照片发到微博上,但不会在旅行时只顾着看相机镜头,而忘记全身心地感受景点的魅力。”蔡阳认为,旅行时就应该好好看看美景,品尝当地的美食,在街头走一走,感受当地人的生活,让自己短暂地远离生活的喧嚣和烦恼。

“每次要出门前,我都会上网搜索别人的旅行日记、攻略,这让我对即将去的地方更加憧憬和期待。”安梦觉得,如果按照攻略去一个个景点“打卡”,有一种成感就,即使一些景点没有预期中那么好,也不会觉得失落,会当作旅途中的另一种体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查攻略、做任务……一些年轻人为何热衷“打卡式旅游”

2019-10-17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打卡式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所谓“打卡式旅游”,就是以到达旅游景点为目的,在不同景点之间快速穿梭,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并拍下图片、视频发到网上,随时记录旅游过程。有人觉得,“打卡式旅游”流于形式,旅游体验感不足,也有人觉得旅游只要开心就好,“打卡”也能带来成就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不少人热衷“打卡式旅游”。57.1%的受访者觉得“打卡式旅游”只为获得别人关注,旅游体验单一,42.4%的受访者觉得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看更多的景点。

受访者中,00后占2.0%,90后占31.8%,80后占47.2%,70后占14.8%,60后占3.7%。男性占46.7%,女性占53.3%。

81.1%受访者表示身边不少人热衷“打卡式旅游”

85后蔡阳(化名)是个旅行博主,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她和朋友一起去了云南旅行。“我旅行时喜欢慢节奏地游山玩水,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感受旅游地的文化和魅力。”蔡阳认为,“打卡式旅游”像是一种快餐文化,“我身边也有人喜欢‘打卡式旅游’,感觉他们的旅游更像是在赶任务,到了一个景点匆忙看看,拍个照就赶往下一个”。

调查中,81.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不少人热衷“打卡式旅游”,其中22.2%的受访者表示有很多,58.9%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多。

在大连上学的袁婧觉得,热衷“打卡式旅游”的人,把旅游当作一种炫耀,所以会很在意自己在朋友圈发的照片。“不过这样旅游,很有可能到头来根本不记得自己究竟去了哪里,回来翻看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可能都会觉得有些陌生了”。

调查显示,喜欢“打卡式旅游”的受访者占30.7%,60.7%的受访者喜欢深度旅游。交互分析发现,00后中喜欢“打卡式旅游”的人最多(42.5%),然后是90后(33.7%)。

57.1%的受访者觉得“打卡式旅游”只为获得别人关注,旅游体验不好,55.5%的受访者觉得这样的旅行浮于表面,没法深度感受景区魅力。

也有不少受访者对“打卡式旅游”表示认同,42.4%的受访者觉得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看更多的景点,39.4%的受访者觉得可以发掘和分享更多新奇的旅游景点。

“拍照‘打卡’也是一种记录的方式,只不过现在有很多社交平台,让人们有机会把旅行照片分享给大家。”在北京上学的95后安梦(化名)觉得,“打卡式旅游”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也会把别人分享的好吃、好玩的地方,列为自己的旅行目的地,去过以后再拍照分享出去”。

广州某高校学生许鹏觉得,“打卡式旅游”是一种比较新的旅游方式,有的时候一些景点之所以让人愿意去打卡,就是因为新奇有趣。

袁婧觉得,景区文化缺乏“灵魂”是“打卡式旅游”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有的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打造了很多景点,但是没什么意思。比如有的地方因为拍了某个影视剧,带火了一些景点,但这些景点和其他地方的其实没什么两样。还有一些在网络上火爆的景点,可能就是入口设计得好,其实里面没什么好玩的,不值得大家花时间浏览”。

“现在一些热门景点,在假期里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让人很难放慢脚步悠闲地旅游。”安梦说。

对于打卡式旅游出现的原因,62.1%的受访者归因于生活节奏快,休闲放松时间有限;60.3%的受访者归因于景点拥挤,没有办法深度游;42.1%的受访者归因于更多新奇的景点被发掘,值得打卡;37.0%的受访者归因于景区开发不足,不能吸引游客深度游。

73.0%受访者觉得旅行时应放慢脚步 感受旅游的乐趣

数据显示,64.0%的受访者认为旅行重要的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63.4%的受访者觉得是欣赏风光、感受自然美,61.4%的受访者觉得是休闲放松、舒缓压力。其他还有:融入当地、体验风土人情(51.4%),拍好看的照片、保存旅游记忆(36.8%),尝试新鲜事物、挑战自我(31.5%)以及分享旅游见闻、告诉别人所见所闻(21.8%)等。

“旅行在于释放压力,所以要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打卡游’也好,深度游也好,关键在于是不是在这个过程获得了快乐。” 许鹏觉得,旅游方式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

袁婧觉得,要想让大家有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应该有更多高质量的景点。

提升旅游体验,73.0%的受访者建议尽可能放慢脚步,感受旅游的乐趣;61.3%的受访者建议合理地规划景区建设,开发有特点的景点;61.2%的受访者建议出发前做攻略,规划好行程 ;43.2%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更愿意在景区中停留。

相比于旅行时的速度,蔡阳更加在意旅行的质量。“我觉得旅行的过程是最有意思的,虽然我也会在每次旅行结束后,整理照片发到微博上,但不会在旅行时只顾着看相机镜头,而忘记全身心地感受景点的魅力。”蔡阳认为,旅行时就应该好好看看美景,品尝当地的美食,在街头走一走,感受当地人的生活,让自己短暂地远离生活的喧嚣和烦恼。

“每次要出门前,我都会上网搜索别人的旅行日记、攻略,这让我对即将去的地方更加憧憬和期待。”安梦觉得,如果按照攻略去一个个景点“打卡”,有一种成感就,即使一些景点没有预期中那么好,也不会觉得失落,会当作旅途中的另一种体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