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对青年带你打卡特色老社区

35对青年带你打卡特色老社区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9-05-24

在渝中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街巷特色的老社区,已成为近年来外地游客打卡母城渝中的重要地点。大溪沟人和街社区,就是渝中区打造的特色老社区之一。

人和街社区组织了辖区单位35对未婚青年,通过做游戏打卡社区秘境的方式,向年轻人推荐人和街社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山城步道以及老字号的社区美食。

山城步道上穿梭打卡的年轻人。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二层小楼是人和街的骄傲

指压板、手绘人和街……35对未婚青年,昨天下午穿梭在人和街社区的大街小巷,寻找打卡地。

位于人和街社区蒲草田巷子里的一栋黄色老房子,就是打卡地之一。社区负责人陆远秀介绍,这栋中西式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是人和街的骄傲,“它是重庆最早的中共党组织诞生地——中法学校旧址,旧址在此前已进行了修缮。”

在今天人和街社区巨大的文化墙上,几面红旗上方的红色大字就告诉了人们社区的这一历史。在学校旧址旁打卡的李嘉伟告诉记者,天天路过社区文化墙,红旗上面的文字今天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特色老社区打造提升了指示路牌,告诉你打卡地。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书香步道有一面墙叫“棫园”

位于社区内的张家花园步道,上接中山二路、下可抵嘉滨路,被网友称为最书香的步道。步道两旁大多是爬满常春藤的灰墙青瓦,黄葛树随处可见,步道不仅安静古朴,而且还有巴蜀学校旧校门遗址、棫园等知名历史遗存,曾聚集了不少文化界人士。

打卡地之一就是棫园,说是“园”,其实如今仅剩一面充满岁月痕迹的门墙,上面写着“棫园”两字。

这个院落原为张家花园六十五号,原巴蜀中学宿舍。石墙上的文字介绍:1938年8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武汉迁到重庆,设会址于此。从此,这里就成了全国文艺界的中心。当时,聚集在这儿的名人包括郭沫若、老舍、巴金、胡风等文艺大家。

陆远秀介绍,此次特色老社区打造中,还打通了山城第八步道,使大溪沟片区的红球坝步道和张家花园步道联接,并延伸至滨江路。

中法学校旧址。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记住特色老社区的味道

加上中法学校旧址、山城步道,35对青年花了一个多小时,还打卡了社区内的红军楼、罗氏罗非鱼、儿童游乐园等7个打卡地。

社区旁的6层红色大楼,就是知名的红军楼,这栋刚完成外立面改造的大楼其实已有60年历史。老居民杨瑞兰曾告诉记者,这栋楼里曾经的老邻居有老红军、老干部刘国珍、吴英、夏凤英、项辉志等。

陆远秀说,人和街的历史悠久,原来叫孤儿院,后来改为工人街,几十年前又叫人和街。社区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地道的美食。比如,社区开了30年的老店罗氏罗非鱼,还有金刚米线、胖哥面庄等。

山城步道上棫园打卡。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去年底,人和街特色老社区打造完成,不仅对社区环境进行了提升,还挖掘出社区更多的历史文化。”陆远秀说,35对未婚青年都是辖区单位的,通过社区搭桥的活动,不仅为他们搭建平台,也希望通过7个打卡地让这些青年记住特色老社区的味道。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影报道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35对青年带你打卡特色老社区

2019-05-24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在渝中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街巷特色的老社区,已成为近年来外地游客打卡母城渝中的重要地点。大溪沟人和街社区,就是渝中区打造的特色老社区之一。

人和街社区组织了辖区单位35对未婚青年,通过做游戏打卡社区秘境的方式,向年轻人推荐人和街社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山城步道以及老字号的社区美食。

山城步道上穿梭打卡的年轻人。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二层小楼是人和街的骄傲

指压板、手绘人和街……35对未婚青年,昨天下午穿梭在人和街社区的大街小巷,寻找打卡地。

位于人和街社区蒲草田巷子里的一栋黄色老房子,就是打卡地之一。社区负责人陆远秀介绍,这栋中西式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是人和街的骄傲,“它是重庆最早的中共党组织诞生地——中法学校旧址,旧址在此前已进行了修缮。”

在今天人和街社区巨大的文化墙上,几面红旗上方的红色大字就告诉了人们社区的这一历史。在学校旧址旁打卡的李嘉伟告诉记者,天天路过社区文化墙,红旗上面的文字今天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特色老社区打造提升了指示路牌,告诉你打卡地。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书香步道有一面墙叫“棫园”

位于社区内的张家花园步道,上接中山二路、下可抵嘉滨路,被网友称为最书香的步道。步道两旁大多是爬满常春藤的灰墙青瓦,黄葛树随处可见,步道不仅安静古朴,而且还有巴蜀学校旧校门遗址、棫园等知名历史遗存,曾聚集了不少文化界人士。

打卡地之一就是棫园,说是“园”,其实如今仅剩一面充满岁月痕迹的门墙,上面写着“棫园”两字。

这个院落原为张家花园六十五号,原巴蜀中学宿舍。石墙上的文字介绍:1938年8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武汉迁到重庆,设会址于此。从此,这里就成了全国文艺界的中心。当时,聚集在这儿的名人包括郭沫若、老舍、巴金、胡风等文艺大家。

陆远秀介绍,此次特色老社区打造中,还打通了山城第八步道,使大溪沟片区的红球坝步道和张家花园步道联接,并延伸至滨江路。

中法学校旧址。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记住特色老社区的味道

加上中法学校旧址、山城步道,35对青年花了一个多小时,还打卡了社区内的红军楼、罗氏罗非鱼、儿童游乐园等7个打卡地。

社区旁的6层红色大楼,就是知名的红军楼,这栋刚完成外立面改造的大楼其实已有60年历史。老居民杨瑞兰曾告诉记者,这栋楼里曾经的老邻居有老红军、老干部刘国珍、吴英、夏凤英、项辉志等。

陆远秀说,人和街的历史悠久,原来叫孤儿院,后来改为工人街,几十年前又叫人和街。社区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地道的美食。比如,社区开了30年的老店罗氏罗非鱼,还有金刚米线、胖哥面庄等。

山城步道上棫园打卡。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

“去年底,人和街特色老社区打造完成,不仅对社区环境进行了提升,还挖掘出社区更多的历史文化。”陆远秀说,35对未婚青年都是辖区单位的,通过社区搭桥的活动,不仅为他们搭建平台,也希望通过7个打卡地让这些青年记住特色老社区的味道。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摄影报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