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宾川核桃箐村 世外“桃”源引客来

云南宾川核桃箐村 世外“桃”源引客来

来源:云南网2019-04-19

云南网讯(记者 字丹瑶)赏漫山核桃和野花,听田园牧歌,观炊烟袅袅,来到核桃箐,就能实现向往的生活。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箐门口村委会的核桃箐民族特色村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风古朴醇厚、民族风情浓郁的彝族村寨。

近年来,核桃箐村在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中,把准发展“脉搏”,坚持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双推进”,率先成为拉乌彝族乡第一个全面脱贫村。村庄里建成占地6亩的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文化展览馆、核桃林间栈道等设施,还沿拉米公路建成了一条集民族、生态、旅游、产业为一体的世外“桃”源核桃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使得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进幸福彝村 观赏唯美山水田园画卷

走进拉乌彝族乡,举目见山,横山浑厚绵延。弯弯曲曲的山路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山腰间的层层梯田,如同彝族少女腰间的一条条绿色的腰带。不一会儿便来到核桃箐村,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绿意盎然,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村庄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村庄,村口一棵古老硕大的核桃树迎接着来人,大树不仅点缀了村舍,还营造出一大片绿荫之地,几个老人在树下支起躺椅乘凉避暑,好不惬意。

顺着小道往里走,村内遍植的核桃树映入眼帘,真可谓村在林中,林在景中,人在画中。仔细一看,核桃树下便是一座座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房屋墙壁上装饰着富有彝族民族特色的彩墙画,扑面而来的彝乡风情,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来到核桃文化广场,身穿民族服饰的村民们,聚集在广场唱上一首,舞上一曲成为了大家最喜爱的消遣娱乐。

走进广场右侧的民族文化展览馆,一件件极富彝族民族特色的服饰和图片映入眼帘。拉乌彝族乡副乡长王锦云告诉记者,彝族是一个爱好歌舞的民族,为了更好地传承好彝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村里新建了民族文化展览馆,馆内收集整理展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彝族服饰、乐器和传统手工艺品。

“希望大家来到核桃文化广场,不仅能休闲娱乐,也能在这里感受到原始、质朴的民族风情。”王锦云动情地说。

依靠“金果果”“银果果” 村民走上脱贫致富大道

拉乌乡两山携一水,一水润两山,山谷相间,河谷相连,属金沙江水系。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拉乌生产核桃的天然优势。一千多年前,拉乌先民就在这山水之间种下了核桃树。拉乌核桃素来以仁白、皮薄而闻名遐迩。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近些年来,拉乌乡建立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乡村组三级联创机制、指导全程采用生物有机肥种植、加强科技培训、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等五项扶持机制,核桃产业已经成为拉乌乡攻坚脱贫、精准扶贫的有利帮手。

核桃箐村从中受益,依托拉乌核桃的品质优势发力,核桃产业成为村庄的支柱产业,核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金果果”“银果果”,帮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拉乌彝族乡箐门口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李云介绍,“核桃箐村民小组31户,共123人,栽种了1100多亩核桃。目前,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已达14000元,户均核桃40亩以上,年收入已突破6万元。现在,收购核桃和猪牛羊的老板都是直接把车开到农户家门口。”看着家乡的巨变,李云的脸上写满幸福,“自从有了通村公路打开核桃对外销售的渠道,村里各族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家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

乡村旅游放光彩 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线路

春天,万物复苏。歇息一冬的核桃树,灰色的树杆便渐渐绿润起来。当核桃花挂满枝头时,踏春的游人纷沓至来,走进核桃箐,感受这山间的春意。盛夏,乡村绿茵蔽日,绿韵盈盈。来核桃箐避暑乘凉,走进农家小院,坐在核桃树下,彝家人核桃蘸蜂蜜脆香甘甜、让人心醉。

若是恰巧遇上当地的节日,更是热闹非凡。六月的“核桃节”变成歌的盛会、舞的海洋,四面八方的居民都赶过来参加土特产贸易市场。而到了欢乐的火把节,村子就竖起大火把,夜幕降临,彝家儿女便身着节日盛装,相邀远方的客人,围着火把沉酣于打跳歌舞。

近些年来,凭借淳厚的民风和良好的生态,核桃箐的村民开起了十多家农家乐,让远方的客人入乡随俗吃彝家饭、喝彝家酒、品核桃蘸蜂蜜,隐藏于深山中的小村庄已渐渐成为城里人自驾游的目的地。

借此机遇,充分发挥“宾川拉乌核桃”品牌优势,核桃箐村还打造了“拉乌核桃文化旅游节”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核桃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核桃箐以核桃产业为主导,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

据王锦云介绍,为了将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核桃箐村组建了专门的打歌队。除了在“火把节”“祭龙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中进行表演,打歌队还在每年的核桃文化旅游节上为外来游客献上彝族打歌、山歌对唱、踩犁头等精彩的民族文化节目,为游客带来欢乐。

良好的自然生态风貌和浓厚的民俗风情极具吸引力。每年的核桃文化旅游节都有近万人来到核桃箐村,参与到热闹的民族活动中,常常出现“一方打跳,八方相聚”的热闹场景。    

王锦云说,“核桃箐村背靠风景秀丽的核桃谷,周边就是来凤梯田,在离村三公里左右的地方还种植了三千多亩樱花。结合资源优势,今后拉乌乡会积极发展旅游,打造出一条‘春赏百花盛开、夏游核桃谷美景、秋观来凤梯田、冬赏樱花’的特色生态旅游线路,让更多人愿意到美丽的彝乡来做客。"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云南宾川核桃箐村 世外“桃”源引客来

2019-04-19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云南网讯(记者 字丹瑶)赏漫山核桃和野花,听田园牧歌,观炊烟袅袅,来到核桃箐,就能实现向往的生活。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箐门口村委会的核桃箐民族特色村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风古朴醇厚、民族风情浓郁的彝族村寨。

近年来,核桃箐村在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中,把准发展“脉搏”,坚持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双推进”,率先成为拉乌彝族乡第一个全面脱贫村。村庄里建成占地6亩的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文化展览馆、核桃林间栈道等设施,还沿拉米公路建成了一条集民族、生态、旅游、产业为一体的世外“桃”源核桃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使得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进幸福彝村 观赏唯美山水田园画卷

走进拉乌彝族乡,举目见山,横山浑厚绵延。弯弯曲曲的山路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山腰间的层层梯田,如同彝族少女腰间的一条条绿色的腰带。不一会儿便来到核桃箐村,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绿意盎然,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村庄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村庄,村口一棵古老硕大的核桃树迎接着来人,大树不仅点缀了村舍,还营造出一大片绿荫之地,几个老人在树下支起躺椅乘凉避暑,好不惬意。

顺着小道往里走,村内遍植的核桃树映入眼帘,真可谓村在林中,林在景中,人在画中。仔细一看,核桃树下便是一座座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房屋墙壁上装饰着富有彝族民族特色的彩墙画,扑面而来的彝乡风情,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来到核桃文化广场,身穿民族服饰的村民们,聚集在广场唱上一首,舞上一曲成为了大家最喜爱的消遣娱乐。

走进广场右侧的民族文化展览馆,一件件极富彝族民族特色的服饰和图片映入眼帘。拉乌彝族乡副乡长王锦云告诉记者,彝族是一个爱好歌舞的民族,为了更好地传承好彝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村里新建了民族文化展览馆,馆内收集整理展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彝族服饰、乐器和传统手工艺品。

“希望大家来到核桃文化广场,不仅能休闲娱乐,也能在这里感受到原始、质朴的民族风情。”王锦云动情地说。

依靠“金果果”“银果果” 村民走上脱贫致富大道

拉乌乡两山携一水,一水润两山,山谷相间,河谷相连,属金沙江水系。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拉乌生产核桃的天然优势。一千多年前,拉乌先民就在这山水之间种下了核桃树。拉乌核桃素来以仁白、皮薄而闻名遐迩。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近些年来,拉乌乡建立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乡村组三级联创机制、指导全程采用生物有机肥种植、加强科技培训、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等五项扶持机制,核桃产业已经成为拉乌乡攻坚脱贫、精准扶贫的有利帮手。

核桃箐村从中受益,依托拉乌核桃的品质优势发力,核桃产业成为村庄的支柱产业,核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金果果”“银果果”,帮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拉乌彝族乡箐门口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李云介绍,“核桃箐村民小组31户,共123人,栽种了1100多亩核桃。目前,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已达14000元,户均核桃40亩以上,年收入已突破6万元。现在,收购核桃和猪牛羊的老板都是直接把车开到农户家门口。”看着家乡的巨变,李云的脸上写满幸福,“自从有了通村公路打开核桃对外销售的渠道,村里各族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家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

乡村旅游放光彩 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线路

春天,万物复苏。歇息一冬的核桃树,灰色的树杆便渐渐绿润起来。当核桃花挂满枝头时,踏春的游人纷沓至来,走进核桃箐,感受这山间的春意。盛夏,乡村绿茵蔽日,绿韵盈盈。来核桃箐避暑乘凉,走进农家小院,坐在核桃树下,彝家人核桃蘸蜂蜜脆香甘甜、让人心醉。

若是恰巧遇上当地的节日,更是热闹非凡。六月的“核桃节”变成歌的盛会、舞的海洋,四面八方的居民都赶过来参加土特产贸易市场。而到了欢乐的火把节,村子就竖起大火把,夜幕降临,彝家儿女便身着节日盛装,相邀远方的客人,围着火把沉酣于打跳歌舞。

近些年来,凭借淳厚的民风和良好的生态,核桃箐的村民开起了十多家农家乐,让远方的客人入乡随俗吃彝家饭、喝彝家酒、品核桃蘸蜂蜜,隐藏于深山中的小村庄已渐渐成为城里人自驾游的目的地。

借此机遇,充分发挥“宾川拉乌核桃”品牌优势,核桃箐村还打造了“拉乌核桃文化旅游节”的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核桃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核桃箐以核桃产业为主导,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

据王锦云介绍,为了将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核桃箐村组建了专门的打歌队。除了在“火把节”“祭龙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中进行表演,打歌队还在每年的核桃文化旅游节上为外来游客献上彝族打歌、山歌对唱、踩犁头等精彩的民族文化节目,为游客带来欢乐。

良好的自然生态风貌和浓厚的民俗风情极具吸引力。每年的核桃文化旅游节都有近万人来到核桃箐村,参与到热闹的民族活动中,常常出现“一方打跳,八方相聚”的热闹场景。    

王锦云说,“核桃箐村背靠风景秀丽的核桃谷,周边就是来凤梯田,在离村三公里左右的地方还种植了三千多亩樱花。结合资源优势,今后拉乌乡会积极发展旅游,打造出一条‘春赏百花盛开、夏游核桃谷美景、秋观来凤梯田、冬赏樱花’的特色生态旅游线路,让更多人愿意到美丽的彝乡来做客。"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燕宏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