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开发冬季深度旅游 分流游客缓解夏季压力
<

甘肃敦煌开发冬季深度旅游 分流游客缓解夏季压力

来源:新华社2019-01-28

新华社电(记者 张玉洁)夏病冬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如今,这一理念被引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旅游中。保护者在冬季推出观感丰富的研学课程,尝试以此分流夏季过多的游客。

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五年级学生殷子涵的这个寒假不一般。她穿上取材于敦煌壁画的仿唐代半臂襦裙,走进已有1653年历史的莫高窟。在为期3天的首期“莫高学堂”研学活动中,她和20余名同伴聆听了多场主题讲座,还参观了少为人知的壁画修复现场等。

殷子涵说,这次经历让她感受到了敦煌的厚重历史,知道了壁画背后的保护故事。“比如能在手机上看到的敦煌壁画图片,是保护人员在洞窟中架设轨道,相机上下左右移动拍摄后拼接而成的。一面墙壁要上千张照片才能拼好。”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宋淑霞介绍,敦煌历史延续千年,内容包罗万象,走马观花的游览难以充分感受敦煌之美。“我们用4个月打造课程,希望通过听、看、写、画、演等互动内容,让敦煌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莫高学堂”是敦煌研究院近期推出的研学课程之一。这些课程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深度了解敦煌的机会,也纾解着莫高窟夏季的旅游压力。注重整体、平衡的“夏病冬治”观点在旅游上得到运用。

近年来,敦煌旅游热度持续攀升。2018年,莫高窟年接待游客逼近200万人次,比2014年上涨近120万人次。尤其暑期游客扎堆,仅应急参观游客就占全年游客总数的约1/3。

研究显示,密集人流进入狭小洞窟,导致窟内温湿度等上升,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游客比肩接踵,旅游体验也打了折扣。

“我们希望在淡季提供体验更好的旅游产品,吸引人们淡季来敦煌,慢享莫高窟。”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说。

李萍介绍,他们根据莫高窟历史文化、敦煌自然风光等当地独有的资源,研发了多种产品,如九色鹿星空、霓裳佛国服饰秀、数字敦煌探秘等。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超过4000人参加了研学。

“线上分享会也是吸引游客淡季来敦煌的方法。一场网络直播能吸引35万人观看。”李萍说。

研学得到市场的响应。敦煌宾馆董事长陈立英说,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渐个性化,深度游的市场不断拓展。“敦煌本身就是名片,借助优势资源打造文化产品,让旅游更有竞争力了。”

据介绍,包括研学在内的淡季旅游政策,正让莫高窟的旺季向两头延伸。2018年的旅游数据显示,淡季游客人数回落速度放缓,“引客入冬”初见成效。此外,敦煌研究院计划在旺季夜间加开“莫高学堂”,让青少年避开游客高峰,获得丰富体验。

莫高窟是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被称为“沙漠中的美术馆”。

相关新闻
>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甘肃敦煌开发冬季深度旅游 分流游客缓解夏季压力

2019-01-2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电(记者 张玉洁)夏病冬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如今,这一理念被引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旅游中。保护者在冬季推出观感丰富的研学课程,尝试以此分流夏季过多的游客。

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五年级学生殷子涵的这个寒假不一般。她穿上取材于敦煌壁画的仿唐代半臂襦裙,走进已有1653年历史的莫高窟。在为期3天的首期“莫高学堂”研学活动中,她和20余名同伴聆听了多场主题讲座,还参观了少为人知的壁画修复现场等。

殷子涵说,这次经历让她感受到了敦煌的厚重历史,知道了壁画背后的保护故事。“比如能在手机上看到的敦煌壁画图片,是保护人员在洞窟中架设轨道,相机上下左右移动拍摄后拼接而成的。一面墙壁要上千张照片才能拼好。”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宋淑霞介绍,敦煌历史延续千年,内容包罗万象,走马观花的游览难以充分感受敦煌之美。“我们用4个月打造课程,希望通过听、看、写、画、演等互动内容,让敦煌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莫高学堂”是敦煌研究院近期推出的研学课程之一。这些课程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深度了解敦煌的机会,也纾解着莫高窟夏季的旅游压力。注重整体、平衡的“夏病冬治”观点在旅游上得到运用。

近年来,敦煌旅游热度持续攀升。2018年,莫高窟年接待游客逼近200万人次,比2014年上涨近120万人次。尤其暑期游客扎堆,仅应急参观游客就占全年游客总数的约1/3。

研究显示,密集人流进入狭小洞窟,导致窟内温湿度等上升,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游客比肩接踵,旅游体验也打了折扣。

“我们希望在淡季提供体验更好的旅游产品,吸引人们淡季来敦煌,慢享莫高窟。”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说。

李萍介绍,他们根据莫高窟历史文化、敦煌自然风光等当地独有的资源,研发了多种产品,如九色鹿星空、霓裳佛国服饰秀、数字敦煌探秘等。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超过4000人参加了研学。

“线上分享会也是吸引游客淡季来敦煌的方法。一场网络直播能吸引35万人观看。”李萍说。

研学得到市场的响应。敦煌宾馆董事长陈立英说,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渐个性化,深度游的市场不断拓展。“敦煌本身就是名片,借助优势资源打造文化产品,让旅游更有竞争力了。”

据介绍,包括研学在内的淡季旅游政策,正让莫高窟的旺季向两头延伸。2018年的旅游数据显示,淡季游客人数回落速度放缓,“引客入冬”初见成效。此外,敦煌研究院计划在旺季夜间加开“莫高学堂”,让青少年避开游客高峰,获得丰富体验。

莫高窟是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被称为“沙漠中的美术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