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带火旅游景区 短视频催生旅游“新经济”
<

数字技术带火旅游景区 短视频催生旅游“新经济”

来源:人民网2018-11-18

家住湖北武汉的刘丹今年暑期带着全家去了一趟位于青海的茶卡盐湖,选择去这里旅行并不是源自朋友和旅行社的推荐,而是某天在下班路上,她从一个短视频网站上看到许多网友来这里“打卡”,“天空之镜”无比清澈美丽,顿时心动,随即成行。

近年来,短视频应用层出不穷,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在娱乐功能之外,短视频借助短、新、快、奇的特点,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大有效营销手段,利用数字技术,带火了一大批旅游景区。业内专家表示,短视频改变了旅游业的“传统玩法”,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

百姓:跟着视频去旅行

早在几年前就有互联网专家判断,短视频是继图文、长视频、直播之后的又一个流量洼地。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显示,2017年以来短视频行业持续火热,用户规模日益增长,发展空间较大,预计2018年将达到3.5亿多人。与庞大用户相对应的,则是短视频数量特别是播放量迅速攀升,一些短视频播放次数高达千万乃至数亿次。

新业态的涌现,为旅游经济带来巨大商机。“以前我不大喜欢出门旅游,觉得在家上上网看看书就不错。但自从手机上装了几个短视频软件,每天翻翻看,心就开始痒痒。我特别想住云南洱海那种四周透明的在水上的房子,去南京吃一吃鸭血粉丝汤,到重庆感受一下穿楼而过的城市轻轨。”来自福建福州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开始规划一场和老公去四川藏区的浪漫之旅。

湖北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张鲁达对记者说,从近几个月的营销来看,不少人主动上门,选择的旅游线路或目的地非常有针对性。“绝大多数直接带着短视频来,询问是否有相关旅游产品。”他说,客户选择产品类型更主张个性化、定制化,对传统的跟团游线路不是很热衷。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旅行社也开始针对短视频中网友热捧的目的地和景区等设计旅游产品。

景区:开设账号推营销

某大型旅游网站公关部经理李秋妍表示,由于短视频录制简单、成本低廉,因此除了庞大的普通用户外,很多景区、地方旅游发展委员会等都纷纷进驻各大短视频平台,开设官方账号。

不久前,快手与张家界合作,推出“土家族3D头饰”魔法表情和定制歌曲,发起“全民发现张家界”短视频征集活动,上线一周超过2.7亿人次参与。抖音则选择与敦煌合作,利用平台流量、技术等优势对当地文化与风土人情转化包装,成效也相当可观。

有了“吃螃蟹的人”,后来者也逐渐跟上。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了“广西旅游抖起来”等一系列旅游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各旅游企业开通抖音账号,吸引更多的游客主动发布内容健康向上、生动有趣的广西旅游新媒体短视频,通过新媒体把广西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展示给广大游客,让游客能够了解最美的广西,成为广西形象宣传员。

山东青岛也举办了“遇见·青岛”短视频大赛,宣传其“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名片。“获奖的短视频观众认可度高、传播力强,彰显了青岛的人文魅力。”主办方表示。

城市:重新发现闪亮点

“城里的人与城外的人,常常有互补的观察视角。许多重庆本地人不会想到,那些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山边建筑、过江索道,甚至是不便行车行走的地势,竟会成为外地人眼中的亮丽风景。”重庆日报记者单士兵在短视频平台上发现重庆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后,发出这番感悟。他认为,这是“山城”的趣味被无数观众一次次重新发现的过程。

其实不只是重庆,西安、成都等城市的变身之路也是如此,日常饮食被“吃货”们隔空垂涎,寻常巷陌中的一个街拍点就能迎来如潮的闪光灯……城市每个角落里有趣的特色,被互联网不断放大传播。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今天的人们不再简单满足于逛逛“到此一游”的名胜古迹,而对城市街头巷尾的特色景观充满探索和好奇。“直播、小视频更像是帮助人们了解的工具,城市本身拥有的特色资源、旅游产品、文化底蕴,才是吸引目光的根本原因。”单士兵说。

这对于发展城市旅游,其实相当具有启发意义,在新的消费模式到来时,城市也需要“重新发现自己”,多从别人的眼中发现自己看不到的闪光点。具体而言,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珍视历史风貌、传承精神内核,放大自己的特质,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面。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外力做好城市品牌形象管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整合宣传城市的个性与定位。

相关新闻
>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后的"产业账"

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主题作品展开展

梁平:生态美 产业兴

垫江牡丹文化节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数字技术带火旅游景区 短视频催生旅游“新经济”

2018-11-18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家住湖北武汉的刘丹今年暑期带着全家去了一趟位于青海的茶卡盐湖,选择去这里旅行并不是源自朋友和旅行社的推荐,而是某天在下班路上,她从一个短视频网站上看到许多网友来这里“打卡”,“天空之镜”无比清澈美丽,顿时心动,随即成行。

近年来,短视频应用层出不穷,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在娱乐功能之外,短视频借助短、新、快、奇的特点,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大有效营销手段,利用数字技术,带火了一大批旅游景区。业内专家表示,短视频改变了旅游业的“传统玩法”,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

百姓:跟着视频去旅行

早在几年前就有互联网专家判断,短视频是继图文、长视频、直播之后的又一个流量洼地。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显示,2017年以来短视频行业持续火热,用户规模日益增长,发展空间较大,预计2018年将达到3.5亿多人。与庞大用户相对应的,则是短视频数量特别是播放量迅速攀升,一些短视频播放次数高达千万乃至数亿次。

新业态的涌现,为旅游经济带来巨大商机。“以前我不大喜欢出门旅游,觉得在家上上网看看书就不错。但自从手机上装了几个短视频软件,每天翻翻看,心就开始痒痒。我特别想住云南洱海那种四周透明的在水上的房子,去南京吃一吃鸭血粉丝汤,到重庆感受一下穿楼而过的城市轻轨。”来自福建福州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开始规划一场和老公去四川藏区的浪漫之旅。

湖北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张鲁达对记者说,从近几个月的营销来看,不少人主动上门,选择的旅游线路或目的地非常有针对性。“绝大多数直接带着短视频来,询问是否有相关旅游产品。”他说,客户选择产品类型更主张个性化、定制化,对传统的跟团游线路不是很热衷。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旅行社也开始针对短视频中网友热捧的目的地和景区等设计旅游产品。

景区:开设账号推营销

某大型旅游网站公关部经理李秋妍表示,由于短视频录制简单、成本低廉,因此除了庞大的普通用户外,很多景区、地方旅游发展委员会等都纷纷进驻各大短视频平台,开设官方账号。

不久前,快手与张家界合作,推出“土家族3D头饰”魔法表情和定制歌曲,发起“全民发现张家界”短视频征集活动,上线一周超过2.7亿人次参与。抖音则选择与敦煌合作,利用平台流量、技术等优势对当地文化与风土人情转化包装,成效也相当可观。

有了“吃螃蟹的人”,后来者也逐渐跟上。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了“广西旅游抖起来”等一系列旅游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各旅游企业开通抖音账号,吸引更多的游客主动发布内容健康向上、生动有趣的广西旅游新媒体短视频,通过新媒体把广西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展示给广大游客,让游客能够了解最美的广西,成为广西形象宣传员。

山东青岛也举办了“遇见·青岛”短视频大赛,宣传其“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名片。“获奖的短视频观众认可度高、传播力强,彰显了青岛的人文魅力。”主办方表示。

城市:重新发现闪亮点

“城里的人与城外的人,常常有互补的观察视角。许多重庆本地人不会想到,那些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山边建筑、过江索道,甚至是不便行车行走的地势,竟会成为外地人眼中的亮丽风景。”重庆日报记者单士兵在短视频平台上发现重庆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后,发出这番感悟。他认为,这是“山城”的趣味被无数观众一次次重新发现的过程。

其实不只是重庆,西安、成都等城市的变身之路也是如此,日常饮食被“吃货”们隔空垂涎,寻常巷陌中的一个街拍点就能迎来如潮的闪光灯……城市每个角落里有趣的特色,被互联网不断放大传播。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今天的人们不再简单满足于逛逛“到此一游”的名胜古迹,而对城市街头巷尾的特色景观充满探索和好奇。“直播、小视频更像是帮助人们了解的工具,城市本身拥有的特色资源、旅游产品、文化底蕴,才是吸引目光的根本原因。”单士兵说。

这对于发展城市旅游,其实相当具有启发意义,在新的消费模式到来时,城市也需要“重新发现自己”,多从别人的眼中发现自己看不到的闪光点。具体而言,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珍视历史风貌、传承精神内核,放大自己的特质,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面。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外力做好城市品牌形象管理,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整合宣传城市的个性与定位。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