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深处藏古韵

来源:北京晚报2018-04-22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距北京市区约80公里。村子依山而建,就像扣在群山中的一口锅,锅边上“贴”满了青瓦灰墙的民居。如今,村中依旧保存着100多套、600余间原生态古民居,走在村间的青色石板路上,古朴的民居静静的屹立在两边,时光也仿佛凝固住一般。

  水峪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据说最早来这里的是刘氏和臧氏人,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的。后来,大槐树的杨姓和王姓人也跟着来到了水峪,现在已成为村里最大的两个姓氏。村中的一棵大槐树,便是水峪村人从山西迁移到此时种植的,“槐”与“怀”谐音,寄托着千里之外游子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如今这棵槐树已350岁高龄,树干百孔千疮,皱纹满身,苍老异常。

  漫长的历史沿革,为村里留下的不仅有古老的民居,还有128盘石碾,最老的石碾是道光年间的。如今这里的石碾部分仍为人所用,成为水峪村一道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

  四进三十六间房的杨家大院,是水峪村里最气派的宅子。宽大的院门由石鼓把守,门上是三根分别刻有“福”、“禄”、“寿”的椽子。杨家大院又名学坊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建造这所宅院的是一个富商,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至今,院内还分别住着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逢游客到此寻访,他们都会热情地讲上几段有关老宅扣人心弦的故事。

  除了古宅、古碾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物承载着水峪村的历史与文化外,“水峪中幡”作为本地民众自娱自乐的传统文化形式,从明朝初年创始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每到庙会、重大民间节日,村民就有耍幡祈雨纳福的风俗,后演化成集体表演,代代相传至今,成为水峪村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李博 J255

  GO提示

  自驾线路:从北京市区走京石高速公路,在良乡镇出口或阎村出口出高速,沿108国道至红煤厂三岔路口,看见南窑牌楼,向左进入红南路,到水峪口三岔路口,向右看见水峪民俗村铁门牌直行即到。

>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山深处藏古韵

2018-04-22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距北京市区约80公里。村子依山而建,就像扣在群山中的一口锅,锅边上“贴”满了青瓦灰墙的民居。如今,村中依旧保存着100多套、600余间原生态古民居,走在村间的青色石板路上,古朴的民居静静的屹立在两边,时光也仿佛凝固住一般。

  水峪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据说最早来这里的是刘氏和臧氏人,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的。后来,大槐树的杨姓和王姓人也跟着来到了水峪,现在已成为村里最大的两个姓氏。村中的一棵大槐树,便是水峪村人从山西迁移到此时种植的,“槐”与“怀”谐音,寄托着千里之外游子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如今这棵槐树已350岁高龄,树干百孔千疮,皱纹满身,苍老异常。

  漫长的历史沿革,为村里留下的不仅有古老的民居,还有128盘石碾,最老的石碾是道光年间的。如今这里的石碾部分仍为人所用,成为水峪村一道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

  四进三十六间房的杨家大院,是水峪村里最气派的宅子。宽大的院门由石鼓把守,门上是三根分别刻有“福”、“禄”、“寿”的椽子。杨家大院又名学坊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建造这所宅院的是一个富商,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至今,院内还分别住着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逢游客到此寻访,他们都会热情地讲上几段有关老宅扣人心弦的故事。

  除了古宅、古碾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物承载着水峪村的历史与文化外,“水峪中幡”作为本地民众自娱自乐的传统文化形式,从明朝初年创始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每到庙会、重大民间节日,村民就有耍幡祈雨纳福的风俗,后演化成集体表演,代代相传至今,成为水峪村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李博 J255

  GO提示

  自驾线路:从北京市区走京石高速公路,在良乡镇出口或阎村出口出高速,沿108国道至红煤厂三岔路口,看见南窑牌楼,向左进入红南路,到水峪口三岔路口,向右看见水峪民俗村铁门牌直行即到。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宋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