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金三角"景区提档升级 旅游环境日新月异
夔门 摄/卢进
白帝庙门
三峡云巅·神女天路景区飞云台 摄/何志宏
夕照白帝城
兰英大峡谷
小三峡、宁厂古镇、天坑地缝……一方面,坐拥世所独有的绝佳旅游资源;
交通环境不便、景区档次不高、开发各自为政……一方面,众多发展桎梏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资源与桎梏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便是长期以来重庆市长江三峡旅游面临的状况。
去年5月,重庆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时指出,要着力推进以巫山为中心的巫山—奉节—巫溪旅游板块发展,全面提升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水平。“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的发展概念应运而生。
5月又至,集三县合力打造“旅游金三角”,将交出一份怎样的发展答卷?
A 三峡
从重庆出发
滚滚长江东逝水,从奉节和巫山境内的瞿塘峡奔流而下,涌过横贯巫山全境的巫峡,然后缓缓进入湖北境内。
坐拥三峡中“最雄”瞿塘峡、“最长”巫峡的重庆,无疑在整个长江三峡旅游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年来,重庆都是国内外游客到“三峡游”的始发地和重要观光区域。
此次被定义为“‘旅游金三角’中心”的巫山,当仁不让地成为“旅游金三角”旅游发展首任轮值主席。本月底,巫山将携手奉节、巫溪到主城对“旅游金三角”进行统一宣传营销推广。巫山将带头面向全球征集宣传LOGO,并联合奉节、巫溪统一“旅游金三角”的宣传口号、标示标牌、形象宣传片。
竭力“赚吆喝”的背后,是长期以来巫山、奉节、巫溪三县旅游业发展的困局。
事实上,从重庆直辖之前开始,“整合三县资源打造‘旅游金三角’”的呼声便开始响起。此后20年间,此类呼声不绝于耳。市发改委甚至早在10多年前便编制出相关规划,力图促成此事。
不过,一项数据表明种种努力收效甚微。2015年,奉节、巫山、巫溪三县的旅游接待总人数为23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87.7亿元。同年,武隆县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3亿元——这意味着坐拥绝佳旅游资源数十年的三县联手,发展速度才勉强跑过了武隆这个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B 景区
朝精品升级
破题,从景区的提档升级开始。美好的景致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旅游金三角”三县不缺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上,却已经形成了发展短板。三峡大坝蓄水后,三县景点老化,未及时推出有较大影响力的新景区、新景点。在重庆市8大国家5A级景区中,三县仅靠“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占得一席。
一年来,三县把旅游精品景区建设作为打造一体化建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加以推进,在巩固提升现有景区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旅游精品,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金三角”精品景区正在成型。
巫山神女溪水陆环线基本成型,成功打造推出柳坪黄岩新景区、特色民宿“三峡院子”;当阳大峡谷漂流正式开漂,平河度假村开门迎客,瀑布群基本建成;文峰观游客换乘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朝元观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奉节大力推进“三区两遗”建设,其中白帝城·瞿塘峡5A级景区创建资料已上报国家旅游局,争取年内开展景观环境质量评审;九天龙凤旅游度假区囊括九盘河、天坑地缝、龙桥河、金凤山在内,整体实现提档升级;白帝城大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天坑地缝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全面启动。
巫溪则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推进红池坝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联动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协调发展。红池坝度假区建设稳步推进,红池香街、“云中花海”提档升级稳步实施。南门湾综合改造工程、大宁古城漫滩路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
C 嬗变
因旅游而生
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直接促进了三县环境的嬗变。一条条交通线路的建设,令千年天堑变通途。一座座旅游景点的勃兴,平添着“旅游金三角”的生态美景,带动着周边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5月,郑万高铁巫山段小三峡隧道建设工地,“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正加速成型。高铁全线贯通后,坐高铁从巫山到重庆北只需2.5个小时,进京也仅需6个小时。同时,巫山机场建设工地,机场跑道和航站楼地基已雏形初显。明年机场通航后,游客仅需半小时航程便可从重庆主城抵达巫山。
不久的将来,“空”、“铁”两条大通道将和长江黄金水道与多条高速公路一起,构成“旅游金三角”对外交通的高效立体网络。与此同时,“旅游金三角”内部的交通,亦伴随着众多重要公路的开工和竣工,实现着从“通达”到“通畅”的提升。
在众多交通要道的建设过程中,三县充分注重融入全域旅游要素,高度重视美化、绿化和靓化,达到“路即是景”的效果。
如果把旅游业视作助力拉动地方经济的一盘好棋,那乡村旅游无疑是棋盘上关键的一颗落子。在着眼打造一系列精品景区的同时,“旅游金三角”三县也不约而同将旅游业发展的目光聚焦到了乡村旅游上,高效助推脱贫攻坚开展。
巫山以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示范片为骨架,探索构建“旅游休闲地产 农家乐”、“景区景点 农家乐农户”等模式,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大力实施“旅游 ”战略,重点探索“旅游 文化、农林、商贸、工业、城市”融合发展,通过“‘1 3’主导产业、文创产品”、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让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到旅游业建设经营中来。
奉节升级“春观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主题游,打造全年无淡季旅游,重点打造卡麂坪、龙门客栈、龙会花谷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00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开展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力争乡村旅游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助力群众增收。
巫溪依托县城客源优势,打造胜利乡洪仙村、通城镇夏布坪、宁厂镇邓家、城厢镇白新村等“城周”乡村旅游点建设,依托“两环一线”生态旅游发展带重点景区,探索发展“景区村镇”新模式,重点发展红池坝景区环线、兰英大峡谷景区环线、大宁河沿线乡村旅游建设,全面建成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
“旅游金三角”一年发展大事记
2016年5月
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时指出,要着力推进以巫山为中心的巫山—奉节—巫溪旅游板块发展,全面提升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2016年7月25日
市政府召开推进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专题会议。提出以“大旅游经济”思路为统揽,结合区域特点编制“金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原则,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快形成主要景区与交通枢纽间的便捷通道,打造水陆空一体化的交通体系;要完善三县合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016年8月2日
市旅游局召集三县主要负责人召开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第一次联席会议,标志着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建设正式启动。
2016年12月1日
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2016年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任务。
2016年底
2016年底,市旅游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和奉节、巫山、巫溪县政府启动了《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了《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2017年工作推进计划》《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宣传营销方案》。
2017年2月13日
市政府召开2017年全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2017年工作推进计划》。
2017年3月21日
全市召开旅游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优化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开发,助推渝东北打造大旅游经济。
2017年4月11日
长江三峡金三角一体化建设联席会议召开,巫山、奉节、巫溪三县就2017年推进“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发言,会议审定了《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2017年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宣传营销方案》。
彭光灿 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市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