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万佛山 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中
我对湘西一直怀有一种敬畏。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孕育了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大家,出过熊希龄、陈渠珍这样的大人物,也不仅仅是因为张家界这样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历史。
1934年12月12日,突破了湘江防线的红军已是损失大半且危机四伏。如果按照先前制定的北上与红二、六军团的方案继续走,那么,全军覆灭的前景已不难预测。这时,已经离开领导岗位的毛泽东走到了前台,他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力主放弃原来的部署,挥师贵州。毛泽东说话的地方在湘西的通道县。于是,12月12日这个日子被载入了中国的历史,通道县也因此进入了一段历史。刘伯承说,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还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通道,这座湘西小县的地位和意义,一下子变得不一般了起来。
之后的中国革命史每每要提及通道,提及通道会议。这无疑让通道的历史变得厚重和关键了许多。
细细推敲,通道这个名字,颇值得玩味。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红军作战方略的改变,恰在危机四伏的穷途之中,而毛泽东的一变,确实打开了一条通途,通道会议之后的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让中国革命这条航船再次踏上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古人还说,“道,理也,……道无不理”,这是说,道即是合规律。毛泽东在通道为红军指出了一条合乎实际、合乎规律的路径,一举扭转了覆灭的危局,或者说,在通道,年轻的共产党人开始逐渐找到了中国革命之道。
如此说来,地处湘西山区的通道这个地名本身包含着某些谶语的意味。于是,通道这个地名仿佛有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当年行色匆匆的红军队伍,一定没能够细细品味通道的神秘,也无心领略通道神奇的山色。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在通道,还有一座神秘的万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