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缅甸的爱情桥 让我们谈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
早在我对缅甸还没有什么概念时,就已被网上疯传的乌本桥日落图片迷醉了。当细查资料才发现,乌本桥,其实是1856年贡榜王朝敏东王执政时所实施的一项便民惠民举措。
据说当地因为地势低洼,一到雨季便湖水上涨,不仅淹没了湖岸上的菜园庄稼,一片汪洋也给百姓的生活、交通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敏东王下令在湖的两端以1086根耐腐蚀的珍贵柚木为柱修建了这座长1188.7米的纯柚木大桥。信奉佛教的敏东王为了给走在桥上的百姓遮阳挡雨,又在长长的桥上修建了六座以僧团生活准则“六和精神”(即戒各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为名的风雨亭。与国内许多情侣爱在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方结挂同心锁一样,对早已将佛教教义默化至生活方方面面的缅甸恋人来说,乌本桥六和亭所传承的和睦互敬精神,就是他们最好最浪漫的爱情誓言。乌本桥也由此多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爱情桥”。

世间无论何事何物,但凡与“爱情”两字挂上了边,便多了许多令人遐想的思绪与空间。此行缅甸曼德勒,乌本桥当然成了必看的内容。发呆、漫步、零距离的感受它,是我想要的!至于拍不拍得到片子,全看机缘,与我而言,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到达曼德勒的第二天,我们就和导游小新说明天一早要去乌本桥。她说5点半从酒店出发就行,而我们则生怕错过了日出,固执地要求凌晨4点出发。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酒店到桥不过二三十分钟的车程,但我们到达时天已泛红。

曙光中的东塔曼湖静如止水、一片玫红,一排花俏而两头尖翘的小木船整齐地停在岸边,天幕的右上角则挂着一轮小小弯弯的弦月,虽不起眼,却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日月同辉。

大多数游人会选择在日落时来观乌本桥,而我则更喜欢日出时的那份恬静,玫红中带着蓝调,淡淡的,不温不火,虽不似日落般热烈、绚烂、夺目,却让人心中暖暖的、静静的,有种岁月静好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没有了日暮时大巴成堆、人流如织的喧闹,仿佛只有此刻才能把自己沉静在霞光中,看小舟漫游、天色变幻。

日出时分,睡饱了的白鹭成群地在桥湖上似晨练般追逐嬉闹、鸣飞觅食,时而俯冲而下,时而振翅而起,一圈圈一遍遍地在这片被染成金红的湖面上玩耍,相机速度稍慢,它们就会幻化成这精灵般的魅影。